水利常识
首页
>> 水利风采 >> 水利常识
科普 | 水利工程白蚁危害检查要点

发布日期:2023-05-10 15:0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水利家园 字号:[ ]


检查范围

蚁患区为受白蚁危害的水利工程主体及其周边区域。

检查蚁患区、水库工程为距大坝两端及坝脚线各50m范围以内,堤防工程为距堤脚线30m范围以内,高填方渠道为距堤脚线10m范围以内。

蚁源区是指蚁患区之外一定范围内存在白蚁危害,且可能转移危害到水利工程主体的区域。检查蚁源区,水库工程为距大坝两端及坝脚线50—200m范围内,堤防工程为距堤脚线30—100m范围内,高填方渠道为距堤脚线10—50m范围内。

检查分类

白蚁检查分日常检查、定期普查和专项检查。

(1)日常检查:由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承担,一般结合工程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进行,重点检查曾经发生蚁害的部位。

(2)定期普查:有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承担(或委托给白蚁防治单位),一般每年开展2次,可选择每年春季和秋季,春季普查时间为4月至6月,秋季普查时间为9月至11月。

(3)专项检查:由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或主管部门牵头,白蚁防治单位参加,对水利工程进行专项检查。

检查内容

依据水利工程主体是否有散浸、漏水、跌窝等现象,辨析是否由白蚁危害引起。水库大坝、堤防迎水面浪渣中是否有白蚁蛀蚀痕迹。检查工程表面泥被、泥线的分布密度、分飞孔数量和真菌指示物等。蚁患区、蚁源区范围内树木和植被上泥被、泥线分布情况。借助仪器设备探测水利工程主体是否有白蚁巢穴。

检查方法

(1)人工法:主要有目测法和锹铲法。目测法是在蚁患区级蚁源区根据白蚁活动时留下的地表迹象和真菌指示物来判断是否有白蚁危害。白蚁活动时留下的地表迹象主要为泥被、泥线、白蚁危害物和分飞孔,一般地,温度、湿度、雨量和白蚁喜食的植物与白蚁活动的泥被、泥线多少有密切的关系。秋季比春季的泥被、泥线数量多,密度大;夏季高温情况下,早、晚泥被、泥线多;久雨天晴后出现的泥被、泥线多;白蚁喜食的植物上出现的泥被、泥线多。分飞孔是堤坝白蚁最重要的地表外露特征,有分飞孔出现,就说明堤坝内有大的巢群。分飞孔距主巢近,并与主巢位置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利用分飞孔便于白蚁隐患的有效处理。一般在5月至7月找分飞孔。锹铲法是在白蚁经常活动的部位,用铁锹或挖锄将白蚁喜食的植物根部翻开,或在白蚁活动部位开挖探测沟,查看是否有变异活动迹象,如蚁道。

(2)引诱法:在堤坝表面难以发现白蚁的地表活动象征时,可以采用引诱法,把白蚁引诱出来。引诱白蚁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引诱方法,都是因地制宜地选择白蚁最爱食的饵料作为白蚁的诱饵剂,常用的引诱坑、引诱堆、引诱桩和引诱包等。引诱坑是在大坝背水坡、堤防和渠堤内外坡挖长0.5m、宽0.4m、深0.3m的坑,坑间距3m,行间距3m,呈梅花状排列,将白蚁喜食的干枯艾草茎或干的大叶桉树皮或干的甘蔗渣或干茅草、芒萁等饵料,用铁丝或竹篾捆绑起来,然后放置在坑内,坑口应够用塑料薄膜覆盖,再在上面培土,坑顶边缘应设置排水沟,坑顶应比地面稍高,否则一定会积水,影响变异的诱集效果。引诱堆是把饵料直接放在大坝背水坡、堤防内外坡的表面,用土块或石块压好,堆间距3m,行间距3m,呈梅花状排列。引诱坑是把白蚁喜食的带皮干松木桩一端削尖,直接插入工程土体内,桩间距2m,行间距2m,呈梅花状排列。引诱包法是利用比较大的塑料袋(最好长40cm,宽30cm),将白蚁最喜食的自然饵料装入袋内,扎好袋口,埋放在堤坝表土层,或就摆放在堤坝的表面,白蚁可以咬破塑料袋,钻入袋内取食。引诱包的布局与引诱坑基本相同。引诱包法比较简单,操作方便,克服了坑法的缺点,但相对来说引诱白蚁较慢,而且引诱到的数量也较少。

(3)仪器探测法:应用探地雷达、高密度电阻法等仪器探测白蚁巢穴。

危害等级

水利工程白蚁危害等级分Ⅰ级、Ⅱ级、Ⅲ级。每个等级判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满足下列情况之一的白蚁危害判定为Ⅰ级:检查单元蚁患区内发现白蚁活动地表迹象或取食点,且每单位少于10处;检查单元蚁患区开挖出蚁巢,主巢巢腔最小直径小于等于250m,或最大蚁后体长小于等于30mm;检查单元蚁患区内白蚁巢真菌指示物只有1处;检查单元蚁源区内仪器探测时疑似蚁巢在3处以上,或开挖出成年蚁巢1处。

(2)满足下列情况之一的白蚁危害判定为Ⅱ级:检查单位蚁患区内发现白蚁活动地表迹象或取食点,且每单元10处及以上;检查单元蚁患区内开挖出蚁巢,主巢巢腔最小直径大于250m且小于等于350m,或最大蚁后体长大于30mm且小于50mm;检查单元蚁患区内变异巢真菌指示物多于1处,或分飞孔多于5个;检查单位蚁患源区内开挖出成年巢平均每年多于3个;检查单位内因白蚁危害造成湿坡、散浸等危害水利工程安全的一般险情。

(3)满足下列情况之一的白蚁危害判定为Ⅲ级:检查单位元蚁患区内开挖出蚁巢,主巢巢腔最小直径大于350m,或最大蚁后体长大于50mm;检查单元蚁患区内发现多个白蚁成熟巢群;检查单元工程主体上发现贯穿性蚁道;检查单元内白蚁危害造成漏洞、跌窝、脱坡等危害水利工程安全的重大险情。

检查记录与报告

根据白蚁地表活动痕迹或仪器探测到有白蚁隐患位置,应在水利工程白蚁普查登记中绘制分布示意图。及时编写检查报告。检查报告应包括工程概况、普查情况和防治建议。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白蚁检查结果。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逐年将白蚁检查、防治资料收录整编,建立白蚁防治档案。

应急处置

发生重大危害蚁情时,应启动白蚁防治应急预案。发生严重危害蚁情时,应安排专人进行观测,并尽快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发生中度危害及发生大面积突发性白蚁活动时,应立即标识和用防蚁沟封闭白蚁危害区域,进行灭杀,加强观测,做好记录。汛期或高水位期间,由蚁害导致工程出现散浸、漏水、跌窝等险情时,按照“先抢险后治蚁”的原则进行应急抢险,水位退至安全水位以下再进行白蚁危害处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